【移民英國你要知】7個減少英國遺產稅責任的方法

【移民英國你要知】7個減少英國遺產稅責任的方法

移民英國你要知。今日跟大家討論7個減少遺產稅責任的方法。上一條短片介紹了什麼是遺產稅、你的身份和在哪裡的資產會納入遺產稅的稅網裏面。今天會講解怎樣可以減少你遺產稅的責任,所以開始的時候都要提提大家,這條短片不是稅務建議,亦都盡量令到內容是正確,記得去做稅務規劃的時候,找合資格的會計師給予稅務建議。

今日第一樣提提大家,什麼的資產需要納入遺產稅。如果在英國投資物業的話,不理什麼身份也好,你是需要交遺產稅。除了物業之外,其他資產是在英國的都需要繳交。但在海外其他地方資產,例如:移民了英國後,他在香港還有些物業、其他的投資物品等等,需要交稅嗎?就視乎你的居藉。而遺產稅要交多少?坊間有人話32.5萬鎊,有人認為50萬鎊甚至1000萬鎊,究竟怎樣計算呢?可以參考HMRC的英國稅網站,裏面已經是節錄:32.5萬鎊以下的是不需要繳交;32.5萬鎊以上開始的話,以上的資產每一元都需要繳交。但為什麼有人會說是50萬鎊呢?如果資產裏面包含你的居所,而給予下一代的話,其實是可以加到去總共50萬鎊。所以為何有人說全資產是50萬鎊就是這個原因。至於計多少百分比,相信大家應該知道,是統一超過這個門檻的資金就是40%,就是每多1元便有4毫需要繳交給英國政府,Report給HMRC。

第一個方法:設立遺囑

為什麼要訂立遺囑?如果給另一半的話不是不需交嗎?對!如果你是合法夫婦的話去給另一半,基本上是完全不需要交遺產稅。為什麼是基本上?上一集有提過,如果你們的身份是不一樣,即是Domicile居藉是不一樣的話,便有機會要繳交。但是留意,如果你沒有設立遺囑,你的資產便會根據一個叫無遺囑承辦的方式去分配。在這情況之下,參考英國的網站,舉例子:如果你的丈夫有100萬鎊的資產,根據無遺囑承辦的方法,首27萬鎊的資產就會給予他的另一半,餘下的錢即是大概73萬鎊中的50%就會給另一半,再餘下的50%會分給子女。在這種情況之下直接分給子女的資產,當然就已經納入當刻的遺產稅網裡。如果有設立遺囑,將所有資產全部交給太太的話,所有資產即是這100萬鎊的全部,當刻不需要交遺產稅。設立遺囑訂立誰是資產的受益人,而令到遺產稅延後,甚至可以利用另一半的遺產稅免稅額。所以設立遺囑是第一個減少或延遲你遺產稅責任的其中一個方法。

第二個方法:年度的豁免額

即是說你每年都會有一個額度,可以將資金或禮物送給其他人會有免稅額,是多少呢?答案是3000鎊。這是可以累積的,即是說我今年沒有給3000鎊,下年便可以一次過付6000鎊。是否可以無限累積?是不能的,最多只可以累積一年,總共是6000鎊。就不能累積10年一次過給3萬鎊的。除了這個贈予額之外,其實當子女結婚的時候,都可以轉贈。正常情況雙親都希望能在結婚時送贈禮物或現金表示支持。金額最多是多少呢? 就是5000鎊;祖父母都可以的,2500鎊。另外,其他人的話例如朋友結婚都可能送禮物給他們,都有1000鎊的免稅額,所以要好好運用這個免稅額,慢慢累積將資金或者禮物去轉贈予子女或者朋友。其實都可以減少你本身遺產稅的責任。

第三個方法:The 7 Year Rule

因為很多家長開始希望將資金甚至幫子女置業。在這情況之下例如爸爸媽媽幫你買了物業,究竟是否完全免稅?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可以完全規避了。其實買物業或轉贈都有一個限制7年的規則,規則內容是什麼呢?如果我幫子女買,在首三年內就過身的話,其實是需要全數資金都需要納入我的遺產,即是納入我的遺產稅網內。原因是希望英國政府去堵塞如果你臨終前才將資金轉贈他人的話,在這情況下可以完全免稅。所以首3年是轉贈的話,都需要納入我遺產稅的稅階裡面,所以要繳交遺產稅。但過了3年即由第3-4年開始 。由第4-5年每年就會減8%,去到第7年以後就完全不需要了。所以預早去做規劃,預早去做資產轉移,其實都可以減少交遺產稅。但相反,如果我早些將資金,全部轉贈子女是否可行?其實未必每一個家庭會希望這樣做。因為可能小朋友只有18歲,你將大量的資金轉贈給小朋友又是否好方法呢?所以每個家庭的考量點都不一樣,這方面就要周詳計劃一下。

第四個方法:運用信託

這裡簡單介紹一下信託是什麼!大家都知道其實信託就是將自己的資產轉移到信託公司或信託框架。轉移的是legal right,一個法律的權利。即是信託公司代理持有的資產,但是究竟誰有受益權?就是你作為一個settlor設定人,其實你可以去做這個安排,因為人會離世,但信託不會離世。所以在遺產稅管理方面是很有效的。而在海外特別是英國,很多資產都是以信託形式管理。但要留意,如果你已經移民了英國,甚至英國已經有居藉的話,設立信託就已經未必有效。所以你記住移民之前就一定要計劃好你自己本身的信託框架,甚至已經將你的資產放入去。但有一個問題:

什麼資產可以放進去呢?

例如 :我在香港有物業,國內海外都有物業,有現金、有公司、甚至收藏品,可不可以放進去?其實選擇不同的信託公司或信託框架,好視乎客戶的資產規模、目的。甚至是什麼時間、以怎樣的方式傳給子女或受益人都變得很重要。所以一個財務策劃師會去了解客戶的需求、資產規模,甚至大概每一個信託的成本之後去作出一個合適的建議。所以運用信託是個有效的方法。而怎樣運用就要找專家幫忙!

第五個方法:減少個人資產

這個建議我是覺得很有效的。因為中國人傳統或者許多香港人的傳統,希望將資產考慮以什麼方式傳給子女,甚至給第四代第五代等。而有個情況出現:自己很節儉,退休之後減省支出,有2個考慮的:

第一 因為不知自己退休的時間有幾長

第二 希望可以將更加多的資產傳給子孫

我常建議客戶或先了解客戶,究竟你的退休生活怎樣為之足夠?甚至優質的呢?人生工作了可能二三十年,累積了幾十年財富,退休的時候應該好好享受。在享受過程上面亦都有適當的資產,去給子女幫助他們發展或者更好的生活,所以這個是一個平衡。而財策師亦都會去了解究竟什麼為之合適。適當地減少個人的資產,同時平衡到自己一個優質的退休生活。而減少資產都是一個方法,但不要只減省支出希望將資產傳給下一代。

第六個方法:慈善捐獻

英國的HRMC網站上面會見到捐款給慈善團體。除了你會有稅務減免,由40%減到36%之外,當然亦都是貢獻社會。只要將10%的資產通過遺囑轉贈給認可的慈善機構,就可以有稅務減免。但要留意是否所慈善機構都可以?不是的!一定要在HMRC網站上的名單的什麼慈善機構,才是他們合規格認可的慈善機構。這個要知清楚是否可以同一時間減稅,又可以貢獻社會!這個有部份人士會考慮的地方。

第七個方法: 以保險金對沖遺產稅責任

剛才提過的方法都是迴避策略。可能早些傳承、放入信託裡、慈善捐款多一點。但是這些方法都會就著時間的推展不斷改變。究竟那個認可機構是否不再認可?大家都知道信託是個有效迴避的方法,但信託以後會否有影響呢等等,都是迴避,就著稅例要去不斷更新。但另一個方法更加有效就是對沖的策略。對沖策略很簡單,假設你本身有5000萬港元,即是500萬鎊的英鎊的資產。假設你要交40%的遺產稅資產,都要交200萬鎊的稅款,即是2000萬港元遺產稅率。所以最有效的方法不是迴避反而是對沖。就是用200萬鎊的保障,當有需要的時候再Offset,即是保險公司代你交遺產稅;就不是你的子女或子孫可能要變賣資產,或者用現金交遺產稅。用對沖方式的時候當然亦都有成本,及工具上要考慮。

第一:巿場上有定期、終身或者萬用壽險,不同類型的壽險和方法、成本的考慮、有沒有資金的累積,都是方案的一種!究竟哪一種方案最適合你?這方面便要好好研究。

第二:香港的朋友可能比較少知道有些保障:2夫婦的名字都放進去。第一位過身的時候是不需要賠款,而第二位過身的時候才要賠償,其實有2個考量的原因:

  1. 當然是身體狀況。可能有部份的couple其中一位的身體狀況不是很理想,保費貴甚至不能買保險。所以2位一起買的時候相對上就有機會買得到,甚至比起只有你一個去買會更加便宜。
  2. 就是減免遺產稅的情況。因為夫妻兩人其中一位過身,如果通過遺囑全數給予另一半的話是沒有遺產稅的,所以沒理由加大遺產稅的稅率。所以在這框架下,第一位過身是不需要賠,第二位過身才要賠償去交遺產稅。

究竟什麼方式及工具在哪裡買才划算?這個是作為財務策劃師要去幫客戶好好計算和計劃。但需要留意:

  1. 保單:因為死亡的賠償的話,其實坊間很多討論,究竟是否需要交稅?其實很多人就遺漏了,原來一個保單的賠償就算因為死亡都好,其實都需要交稅。即是說我買了100萬,買了張一億的保單,賠一億的情況,這一億的賠償金是需要交稅的。很多人就會計漏這部份。
  2. 保險相對上將風險轉嫁到保險公司的情況之下,他都會考慮:第一 這個人是否還受保;第二 就是年紀;第三 保費。所以做遺產稅的策劃上一定要預早做。當你發現要買的時候,才發覺很多客戶可能年紀大,身體狀況未如理想的時候才去買的話可能已經太遲。

所以這7個方式其實每一個方法都有好處和壞處,都有不同類型的成本。到底哪個方法是最適合自己呢?其實可以自己列寫出來究竟有什麼資產,想將資產分給什麼人,之後跟財務策劃師一起去計算和策劃。

Disclaimer:‌ ‌ This‌ ‌material‌ ‌has‌ ‌been‌ ‌prepared‌ ‌for‌ ‌informational‌ ‌purposes‌ ‌only,‌ ‌and‌ ‌is‌ ‌not‌ ‌intended‌ ‌to‌ ‌ provide,‌ ‌and‌ ‌should‌ ‌not‌ ‌be‌ ‌relied‌ ‌on‌ ‌for,‌ ‌‌tax‌,‌ ‌legal,‌ ‌investment‌ ‌or‌ ‌accounting‌ ‌‌advice‌.‌ ‌You‌ ‌ should‌ ‌consult‌ ‌your‌ ‌own‌ ‌‌tax‌,‌ ‌legal,‌ ‌investment‌ ‌and‌ ‌accounting‌ ‌‌advisors‌‌ ‌before‌ ‌engaging‌ ‌in‌ ‌ any‌ ‌transaction.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xddvU8tOF8

 

 

更多文章

理財小知識

8種最常聽到的投資策略

8種最常聽見的投資策略:

價值投資: 這種策略包括購買市場低估的股票或其他資產,並等待它們增值。

增長投資: 這種策略包括購買具有高增長潛力的股票或其他資產,即使它們被市場高估。

多元化投資: 這種策略包括將投資分散到各種資產類別,如股票、債券、房地產和大宗商品,以降低風險。

平均法成本法: 這種策略包括定期投資一定數量的資金,不管當前投資的價格如何,以減少在錯誤時間投入大量資金的風險。

指數投資: 這種策略包括購買與市場指數(如S&P500)密切追踪的股票或其他資產組合,以實現與整體市場相似的回報。

主動管理: 這種策略包括根據市場狀況和經理對基礎資產的分析,主動買賣資產。

風險管理: 這種策略包括辨識,評估和優先考慮潛在風險,並采取適當的措施以減輕或管理風險。結構性產品: 這種策略包括使用金融工具,如期權、期貨和衍生品,以實現對市場的投資或避險。

8 common investment strategies:

Value investing: This strategy involves buying stocks or other assets that are undervalued by the market and waiting for them to appreciate in value.

Growth investing: This strategy involves buying stocks or other assets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for high growth, even if they are overvalued by the market.

Diversification: This strategy involves spreading investments across a variety of asset classes, such as stocks, bonds, real estate, and commodities, in order to minimize risk.

Dollar-cost averaging: This strategy involves investing a fixed amount of money at regular intervals, regardless of the current price of the investment,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investing a large sum of money at the wrong time.

Index investing: This strategy involves buying a portfolio of stocks or other assets that closely tracks a market index, such as the S&P 500, in order to achieve returns similar to the overall market.

Active management: This strategy involves actively buying and selling assets based on market conditions and the manager’s analysis of the underlying assets.

Risk management : This strategy involves identifying, assessing and prioritizing potential risks and taking appropriate steps to mitigate or manage those risks.

Hedge Funds strategy: This strategy involves using high-risk investment techniques such as leverage, short selling, and derivatives to generate returns, often with the goal of outperforming the broader market.

These are just a few examples, and there are many other investment strategies available depending on the investor’s goals and risk toleranc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