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經不覺,1月已成過去,一年一度的稅務貸款大戰亦臨近尾聲。
去年受新冠疫情打擊,本地經濟陷入連續第二年的收縮,按年下跌6.1%,
是有紀錄以來最差,遠遜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的下跌4.7%、2003年沙士時的下跌3.1%,
以及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後的下跌2.8%。
失業率亦拾級而上,去年10至12月份經季節調整的失業率,
由此前的6.3%升至6.6%──市道不景,
不少人對申請稅貸顯得猶疑,擔心「借與還」的問題。
其實,大部分人一生中難免向金融機構借貸,
例如買樓,多少人會全額付款?
敍造按揭也屬於貸款的一種,因此,大家申請稅貸與否,關注點應落在5個方面。
第一,時間性。稅貸的推出,可謂「期間限定」,
金融機構通常只會於每年11月至翌年4年的交稅旺季推出稅貸,
並非如私人貸款般「全年無休」。
第二,也是極重要的一點,就是息率。
環顧現時市面上的稅貸計劃,息率低於2厘者也有不少選擇。
虛擬銀行提供的可能更低,甚至低於私人貸款。
不過,大家需留意,貨比三家時,息率計算應以實際年利率(APR)為準,
因當中已計及年費、行政費、手續費等額外費用,
千萬不要只看廣告中標榜的「特低息率」,否則可能失去預算;
此外,最終所獲APR亦未必如宣傳所示,
而是因人而異,特選客戶所付息率可能更低,
個人信貸紀錄亦有影響,審批視乎金融機構政策。
貸款額高沒限制用途
第三,貸款額。目前稅貸的最高貸款額可達月薪10至12倍,筆者友人就試過申請100萬元也獲批。
同樣地,最高貸款額也是因人而異,受到個人信貸紀錄影響,
例如信用卡每月只付最低還款額,或信用卡額度高,
即使沒有動用,皆已納入信貸資料庫,會影響稅貸批出金額。
第四,貸款用途。金融機構雖然打着「稅貸」旗號推廣這種貸款產品,
但貸款額並無規定只能作為交稅用途,
因此,以往不少人將稅貸用作消費有之,用作改善資產配置也有之。
第五,還款期。既然稅貸貸款者可享「息率低」的好處,
自然也要付出一定「代價」,所說的是還款期彈性較低,
一般都要12至24個月分期還款,申請人需衡量自己的還款能力。
以債償債或投資賺息差
因應以上稅貸5項特點,大家不妨精明利用。最簡單的就是以低息債,償還高息債。
例如不善理財者,每月只還信用卡最低還款額,還清之日遙遙無期之餘,
實際年利率更可高達30%至40%,所付利息總數隨時高於本金。
較進階的則是將貸款進行再投資,從而賺取息差。
尤其是現時環球利率低企,稅貸息率比過往低,
即使達到3厘,市場上也不乏回報約8%的投資產品,
例如投資於債券、可換股債券及股票的收益及增長基金,
風險較低之餘並且每月派息,若年息率有8厘,便賺取了5厘息差。
不過,如果年回報率只得5%左右,以稅貸再投資,則未必划算。
最後一提的是,投資始終涉及風險,大家需衡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,
以至還款能力,始終正如金管局所言:「借定唔借,還得到先好借。」
免責聲明: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,不構成任何投資/投保建議及邀約,請不要依賴本文作投資/投保決定。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(包括數據)之準確性及可靠性,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投資/投保者的指引,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、不足或遺漏等,所引致投資/投保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,筆者及康宏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。文中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,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,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。